描绘美丽乡村新蓝图——河南省鹿邑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2-03-24
分享到:

本报河南2022年3月24日电(记者  高景超   通讯员  李森)三月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万物,鸟语花香,让人感到格外的惬意;明媚的春光,照耀着复苏的大地, 万物呈现一派生机,让人心旷神怡,走进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的农村乡镇,除了感受老子文化浓厚的氛围之外,目之所及,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条条新修的通村入组道路,干净整洁;一幅幅巧手绘制的通俗墙画,入脑走心;一个个边远的小乡村,新颜焕发,无论是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还是乡村文化广场,闲暇的村民们悠然自得地谈天说地、娱乐健身,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帧帧“环境优美、乡村宜居、农民幸福”的乡村振兴画面正徐徐展开;一个个“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全域皆动,春风化雨成共识

河南2

河南省鹿邑县委、县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让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共识:

——组建专班,分解到人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整治行动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班子分包村庄的分包责任制,落实工作标准,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担子;全县26个乡镇办同频共振,同位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任务分解到村到人,实行“街长、胡同长、路长”模式,最大程度上调动群众工作积极性,确保不留死角、不漏盲区。

——统筹资源,凝聚合力 要求全县所有驻村派驻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全力帮扶整治;充分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同开展“万企助万村”相结合,投入6000多万元实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服务,统筹资源,部门联动,凝聚合力,优化整改标准,结成帮扶对子,宣传发动,落后“曝光”,生态环境分局奋战七天七夜建成两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治污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 实现让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提升,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鹿邑县委、县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推动,要求全县所有驻村派驻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全力帮扶整治,统筹资源,凝聚合力,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实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服务。

营造氛围,从严从实抓落实

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县一体联动、全域整体推进、全民共同参与,用活结果导向,着重创新整治行动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考核奖惩上下功夫,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效推进:

——宣传发动 引导群众 逐村召开群众会,发放文明倡议书,制作宣传标语,积极发动群众党员、青年志愿者、妇女义务工、公益岗位,组织开展党员群众“志愿日”系列活动、“一元钱”募捐工程、空宅院综合治理行动,引导群众自主承包村居胡同、房前屋后、田园庭落日常清洁,动员群众开展空宅基、空宅院、房前屋后整理利用,实现“一宅变四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和小游园,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即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截至目前,24个乡镇共悬挂宣传标语5200多幅,出动机械设备460台,整治“空心院”3030个。

——督导考核 助推进度 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监督管理机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局牵头成立6个督导组,全县开展专项督查、轮流督导。采取县乡两级“专班主要负责人+纪委+群众”的监管模式,坚持日通报、周排名、月小结的制度,形成“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的闭环管理体系,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要求现场立即整改,当场整改不完的,限定整改时间完成,以实行观摩评比的方式助推工作进度,每月打造一个示范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优化机制 追责问责 把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效作为县级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实施“蓝、黄、红”亮牌评价办法,对出色完成任务和工作亮点突出且做法被表扬推广的亮蓝牌;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工作进度的亮黄牌;对工作严重滞后且被上级部门督导通报批评的亮红牌。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镇办、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一类乡8个,各奖5万元,二类乡12个,各奖3万,三类乡不奖,对工作推进不力、懒政怠政、进展较慢、效果不明显的镇办、单位通报批评、追责问责,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能美尽美,重塑乡村新形象

以制定整治行动时间表,划分作战区,聚焦重点,强力推进:紧盯春节前时间节点,抓住冬春农闲有利时机,对所有村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重点对各村主次街道小巷、沟渠池塘、河道两旁、田间地头、垃圾秸秆、污水杂草等易堆积部位,进行全方位排查清理,做到路面净、杂草净、沟边河塘净,春节前实现了“净起来”的目标任务。

——分类整治, 全面推进 2022年春节后,鹿邑县委、县政府结合造林绿化,着力解决绿起来、亮起来的问题,针对不同村庄的基础条件,分为镇政府所在地、提升村、达标村三类村庄进行分类整治,分类推进。对于镇政府所在地和提升村,对村民住房、饮水、出行、改厕、三线整治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实现干净、整洁、便捷,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以比促学,以学带干 对于达标村,净化村庄环境,全面清理各种垃圾,加快改厕步伐,建立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达标村达到标准后转为提升村,整改标准进一步拔高,最终实现全域内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以311国道为界,划分南北乡镇两个擂台,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实施观摩评比,以比促学,以学带干,发挥示范村作用,全方面营造“比成效、学先进、赶进度、超常规”的浓厚氛围,从而解决美起来的问题。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紧盯时间节点,抓住冬春农闲有利时机,对所有村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重点对各村背街小巷、沟渠河道、坑塘污水、田间地头等,垃圾、秸秆、污水易堆积部位,进行全方位排查,地毯式清理,不留空挡,不忘死角,控制反弹,做到路面净、田间净、房前屋后净、沟渠河塘净,二月初已经基本完成“净起来”目标任务,解决了农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为巩固成果,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郑郭镇“五项协议”、持续推进马铺镇“二四四”工程的通知》,建立“美丽家园,共同缔造”理念,并延伸对“两废”废坑塘、废闲地,进行科学部署、清理改造,可持续利用;“四空”空心村、空闲地、空宅基、空宅院,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四堆”垃圾堆、杂物堆、柴草堆、粪堆,进行集中清理整治的“二四四”工程。对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空宅院、残垣断壁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制定整治方案。

示范引领,发挥榜样带动效应

河南省鹿邑县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启动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连续4年把“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做法,选择主要公路沿线、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作为“千万工程”示范村重点打造:

——财政支持全域推进严格创建标准,创新工作措施,从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通过强化财政支持,全方位推进,实施示范村创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鹿邑县域发展实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路径。四年来共创建实施示范村建设163个,其中省级示范村 30 个,市级示范村12个。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通过“政府主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共建模式,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三年来,鹿邑县政府累计奖补资金1.7亿元,建设农村道路道路约397公里、铺设下水道约17万米、植树约14万株、坑塘治理面积达2000多亩。并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乡贤资助”“筹资筹劳”等方式,撬动整合社会资金近5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高集乡枣园村在外成功人士刘继东一次性拿出100万元、高集乡马炉村在外成功人士郭老四连续三年累计拿出150万元用于家乡的人居环境改善。形成了“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多元投入格局,通过边示范、边推广,有效促进了鹿邑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综合提升,连线成片 为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环境整治,防止各乡镇出现“灯下黑”现象,今年初,鹿邑县示范镇区建设,出台了《鹿邑县乡镇政府所在地街区综合整治方案》,对乡镇政府所在环境综合整治拉高标杆,提高质量。结合鹿邑实际,根据区位优势,在全县遴选8个乡镇的政府所在地作为示范镇区,县财政投入1600万元作为镇区先期建设启动资金,在8个重点乡镇率先开展镇区环境整治综合提升,示范引领,连线成片,最终达到县域所有镇区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自鹿邑县委、县政府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以来,结合当地农村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的目标任务,探索出一条以恢复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从“净起来、到绿起来,再到亮起来,然后实现美起来的美好局面,截至目前,已清理各类垃圾堆、杂物堆7万多处,清理坑塘1259个,整治乱搭乱建3230处,清理残垣断壁3860处,整治“空心院”3030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91个,整治广告栏、广告牌7403个。

责任编辑:李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