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 文明山西 》 系列报道之三: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

来源:中国新闻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1-09-10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淑萍 实习生 李一鑫 李欣雨

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堪称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第二十一届国际摄影节前夕,本报专题报道组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继续“讲好山西故事,助力家乡发展”系列报道的使命之旅。

西1

平遥古城雄姿   梁生仁摄

 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平遥古城

在距今2800年前后,周王朝大将尹吉甫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现今平遥之地,驻扎军队,修建住房,并用土筑起一道防御线,这即是平遥古城墙最早的由来。   

公元1370年,平遥土筑的古城墙,被改建为砖石城墙。现在完整地屹立在世人面前的平遥古城墙,全长6162.7米,城墙高达12米,墙底宽10多米,墙顶宽3至6米,护城河深3米。 每座城门之外,都建有方形的区域与城墙同高,被称为瓮城。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四个城门就像是龟的四爪,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惟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20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影射了古人对乌龟的崇拜之情。龟乃长寿之物,在古人心中象征着延年益寿,还暗示着希冀借神龟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瓮城内,设内外两门,平时用于检查来往过客,战斗时可放进一定数量的敌人,然后将两门关闭,由上方将瓮城之内的敌人迅速消灭。

古城墙最后一次作为军事设施的用途,是在1938年2月13日。这一天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用炸药炸开了东城墙的一角,蜂拥而入占领了这座古城。

平遥古城墙在明清两代的500多年间,先后修缮了26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又多次维修。平遥古城大致成正方形的面积仅2.25平方公里。古城中心的南北大街,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高18.5米的市楼,屹立在城市的中心点上,四条横贯东西南北的大街,八条均匀分布的街道,七十二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共同构建了小城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黄色和绿色琉璃瓦铺顶的官衙、寺庙和大片青堂瓦舍,呈现出一种等级的象征。

平遥古城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中国北方汉民族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每个院落以砖做的四周外墙高达七八米,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风沙天气。院落多为坐北朝南,便于得到更多的阳光。平遥古民居最独特之处在于,正屋保留西北地区窑洞的形式。这种窑洞不再是凿土为窑,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砖砌成的,一般为三孔到五孔。砖砌窑洞的外面一般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以防风雨日晒,并饰以题材繁多的精美木雕彩绘。大户人家还在正屋之上。再加盖一层砖木结构的二楼,用于会客或充当书房。许多各式各样的风水壁风水楼,都建在正屋的屋顶之上,力争在高度上超过四邻,以保住自家风水。至今平遥古城仍然完好保存着明清两代所建的400多处民居院落。

屹立在东南城墙头上的这座建筑叫魁星楼。魁星楼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中国道家称它为主宰科举文运的天罡星。平遥城墙上3000个用于射击的垛口,72座用于嘹望储藏武器的敌楼,则象征着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3000门徒72贤人。古城中祭祀孔子的孔庙,又叫做文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日升昌票号博物馆   梁生仁摄

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日升昌票号

走进平遥城,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冷兵器,这是中国古代近代用于战争的武器。近千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群群身强力壮掌握搏斗技艺的人,专门替人武装押解贵重财物,并获取丰厚的报酬,这种民间组织被称为镖局。

19世纪初,远走中国各地的商人,即使付给镖局可观的酬劳,也难以保全大量的财产安全到达目的地。当时平遥一家颜料庄的分号遍及北方各省,常有同乡客商拜托这家商号,就近将自己的现银存入染料庄的分号中,拿着一张证明回到平遥,再从颜料庄的总号提取现银。

颜料庄的大掌柜雷履泰,预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经过几年准备,创造出了一整套货币经营的买卖方式,将现银的实物转运改成用一张专门设计的汇票来代替,大量的现银不再随身携带。

公元1823年,雷履泰正式向东家李大全建议,将颜料生意改成票号,取名日升昌,寓意“生意如日东升,蒸蒸日上”。李大全作为投资方,出现银三30万两,这是他的家族几代经商的积蓄。李大全和雷履泰商定日升昌的一切经营管理权归雷履泰,并给予雷履泰一定比例的原始股。日升昌的主要客户是各种大商号。这些商号凭借一张张汇票,不但安全便利的地调拨了资金,而且还可以用汇票支付各种款项,从而改变了传统现金结算的方式。这张汇票只有一张,由客户持有,采用认票不认人的汇兑制度。汇票还设立了一套只有票号核心人员才能看懂的用汉字做符号的密押,实行迟三五日交付的规定,以便丢失票据的人有挂失的时间。每一张汇票都是专人填写,除字迹为内部人所熟悉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换这些密押。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破解这些暗含玄机的汉字密码。票号根据路途的长短收取千分之二三至百分之七八不等汇费。由于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通常汇款期都很长。票号便利用这段时间,以较低的利率向商家放贷收取利息。票号获利的具体数目现在已无法查找,比较明确的是日升昌大股东李大全,当初投入的30万两本金在100年的时间里,为李氏家族创了1500万两白银的红利。

每日总号与各分号的营业情况,都交由帐房汇总。账房先生总理全号所有的账目、帐房并设管账帮帐各一名,分管各类专门的账务。票号还有一套完整的报告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人物,便是信房先生。信房先生多是由科甲中人充当,地位和待遇都很高。每日各分号的报告都是利用信件来完成,总号每日接受信件达百余封之多,需及时回复的也有几十封。整个票号由大掌柜一人全权管理,设有一两个助手。日常的经营管理由账房先生汇报当日的收支,信房先生汇总。各分号经营情况交由大掌柜定夺,具体指示再交由信房转达给各分号。日升昌票号在鼎盛时期遍布全国分号有35家,整个票号系统150人左右。票号伙计的选择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必须是年龄在13至15岁的小男孩,相貌端正,要进行珠算楷书考试,还要有同乡担保,家世一定要三代清白。入号以后三年学徒,只管食宿没有酬劳。学徒期满后的一定时间内工钱也不发给本人,而是由票号直接交给他的父母。票号实行终身雇员制,这些伙计成熟以后会派往各地分号工作。日升昌先后近10位大掌柜,最早都是由小伙计做起的。

清朝时官员调动频繁,经常有一些大量现银需要运转。这些官员便成为票号最忠实的私人客户。随着票号的全面兴起,无论是政府发放的赈灾银两,还是地方上缴的税收,甚至当时的战争赔款,都是由一张张各地政府发出的汇票汇聚京城,在各分号提取现银直送国库完成的。

19世纪中叶票号进入了全盛期。全国的票号绝大部分出自山西省,总共有40多家,其中平遥就占了22家。平遥成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中心,鼎盛时期几乎控制了中国近一半的流通货币。票号的历史中,从没有发现过用假汇票行骗的事情。也正是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才使得后人难以得到一张曾经使用过的汇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票号屡次遭受巨大损失。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平遥票号彻底没落。从1823年首家票号日升昌诞生,到最后一家票号宝丰隆关闭,平遥票号整整存在了100年。

镇国寺万佛殿  梁生仁摄

 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寺庙:镇国寺

位于平遥古城东北12公里处,矗立着一座格外引人注目的寺庙,名叫镇国寺。

镇国寺始建于公元963年,坐北向南,两进院落,面积近13000平方米。

镇国寺中的万佛殿,完整地保持了中国唐朝的建筑风格,最大特征是整个殿宇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的屋檐如展翅欲飞的双翼,显示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气象。它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万佛殿内有十一尊彩塑,刻画的是佛和他的弟子们。这是中国寺庙中现存的公元10世纪时期的唯一彩塑作品,堪称国宝。

二进院中的三佛楼创建于明代,至今保留着37尊彩塑、52幅壁画的原貌。这些佛像和四尊菩萨造型优美,仪态自然,是典型的中国明代即公元十四世纪作品。两旁山墙壁上的壁画,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用连环画的形式和古朴的绘画手法,精心描述了佛祖非凡的一生。门前的古槐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他与世代僧人相伴,虽没有三米之高,却造型奇特,是镇国寺内奇景之一。

历届平遥县委、县政府在山西省委、县政府领导下,高度重视平遥古城及其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使平遥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 中国新闻日报》( 2021年09月10日   第 04 版)  http://www.chinanna.com/?location=block&sid=67&pid=31&did=130&cid=7103

责任编辑:李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