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自信 修正涵养“心学”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8-05
分享到:

作者   王景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常说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谓开创了心学研究的先河。两千多年天翻地覆,日新月异,这“四心”显然难以囊括日益丰富的人心了。梳理当今繁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发现:“爱美之心、好奇之心、名利之心、结群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新“四心”纳入“心学”研究范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一、人民领袖是“心学”修炼的典范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理论,高度重视对“心学”的研究和实践运用。

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困苦之际,毛泽东在延安对即将毕业的“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学员讲话: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吃苦。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这番讲话对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5年4月,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共产党要夺取全国胜利,面对许许多多的担心、问题,尤其是黄炎培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率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不断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和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这一点,他的继任者都不断强调。

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袖,特别重视“人民之心”,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问题,对各级党员干部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党员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20年以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必胜“信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决心”, 凝聚“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团结“齐心”。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空虚、意志消沉、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少数人更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堕入腐败深渊等问题,习近平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六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年轻干部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神贯注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要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短短13个字,含义极丰富、内涵极深刻。这是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比较中得出的清晰结论,不容置疑。

2015年1月,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他重点讲了“四心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埃及总理沙拉夫评价习近平:是智者,也是哲学家!这位智者、哲学家,把“心”的认识运用到治国理政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心学”结合起来,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必将把“心学”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度,也必将更切合实际。

二、孟子及王阳明的“心学”成果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无疑占有重要一席,尤其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功不可没,所以被尊为亚圣。他在继承孔子儒学的同时,运用自己的学识、发挥自己的才智、总结自己及人类的实践,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状况下,主张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孟子学说的基石是性善论,这“四心”无疑是这个基石上树苗,也是他以圣人的品性要求世人的。这“四心”的真理在于,人的一切行为有顺乎人性,发乎善良,相信民众、呼唤良知。但受时代所限,单有四心就有点简单化,机械化,甚至极端化。

估计他也感觉到缺陷,所以,意犹未尽,他接着指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此话从另一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引子、酵母。他肯定认识到,人仅仅有这“四心”恐怕是不够的,仅有这些渊薮是不够的,还要开拓、充实、延伸。这既为当事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后世的继承者、研究者提出了要求、埋下伏笔。那么,我们今天能不能开拓、充实、延伸之,把孟子的接力棒接下来并一代一代传需求?答案是肯定的。

发展到明朝,被誉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成了那个时代"心学"的集结号。在他看来,"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他一生不仅"心学"研究的好,关键是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他在自己的大量社会实践中,运用"心学"理论,并把"心学"理论研究的透彻见顶,把“心学”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他能够成为上马统军征战,创下“未有败绩”之记录;下马治国安民,收到民心大悦、移风易俗之大功。

三、对新“四心”社会现象的哲学思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爱美之心、好奇之心、名利之心、结群之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为时代发展服务,才能融入并指导鲜活的社会实践。

爱美之心是人的天性的自然表露。

首先是欣赏美,然后拥有美、追求美、创造美。美的力量是伟大的,甚至是无敌的,现实中,几乎没有不爱美。爱美,是一个人的终极教养,是一个人生活品质的保障,懂得欣赏美、发现美的人,才能在粗糙平庸的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希望,真正的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命。有了爱美之心,就是开启人的天性,并迅速转化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说到底就是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画卷。这些美的画卷、美的作品,从美的一面折射出人类历史的过程,并预示着人类不断借助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把美推向更高层次。当代,中国共产党顺天应时,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愿望作为奋斗目标。愿望,就是心愿。这是全党的目标,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目标,也是全社会的目标,每个社会成员的目标,因此让我们美起来,让我们每个人美起来,全社会美起来。让我们大胆追求美,而唾弃、鞭笞丑恶、陋习吧!

好奇之心发端于人的动物性。这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浑然天成,是人的悟性的体现。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好奇心,从精神上是一种进取心,从思维上是开放性的,从能量守恒上是释放的,从生活上是永恒的日常的。所以,好奇心并不是一时一事的,而是充满了人生经历,充满了社会实践的整过程。于普通人来说,那种发自内心的对世界,对学问的好奇心,对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让你感觉到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不惊人死不休”,致使诗人、贤者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去创新、去探索。

好奇心是驱使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学习生活的过程就是在人的好奇心驱使下自己去学习一门新的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反复地进行实践,在这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总结、提升自己。这样一个过程是其乐无穷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也是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提高自己的能力的过程。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人生活在社会中,如何获得名利,如何掌握名利,内因上全靠人的悟性把控。仰望天空,人生的意义是为什么?人活一辈子,必须为自己为家庭为单位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负责任,取功名谋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谋取功利是推动人上进的动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动力。如果人人都没有什么名利的愿望、欲望,犹如航母失去了动力,只能在大海中沉寂,甚至被大海淹没。没有名利之心,是无奈无能的体现,无异于一个废人。至于争名夺利、急功近利,并为之贪污腐化、尔虞我诈、滥权妄为、权大喜功,正是因为这些人忘记初心,心为物役,歪曲了名利的本来意义,丑化了名利的面貌,没有正确的名利观。 
   

名利之心是人的灵性的体现,同时名利之心时刻考验着人的灵性。名利双收者,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防止滑向歧途深渊。正确行使权利,必然促进社会前进。争名夺利,则必然导致社会混乱。社会出现许多腐败分子,正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初心,歪曲了名利心!名利之道告诉我们,为名为利,必须把握有度,时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大敌、小心谨慎,不可有一丝邪念,不可有非分之想。

结群之心人皆有之。人从蹒跚学步进入幼儿园,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群的生活。社会上的任何组织,都是一种群的形式。虽然内容实质不同。人类社会性的主要体现就是每个人都必然处于不同的群体中,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村、组。这些组织都是各式各样的群。

人最怕什么?怕孤独。尤其退休人员,最怕孤独。鳏寡孤独,不仅是现实生活上的困难,无人照料,关键是精神空虚、百无聊赖、日子难熬,光景难过。这不是家族事故的简单重复,而是孤独基因的遗传。世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一个家族也一样,开放才能迎来新生,孤闭注定走向灭亡。群,既是人类,也是宇宙万物生存的一个最原始、最简单、最必须的单位。入群、趋群、合群等等行为,既是生存生活的法则,也是发展强大的必须。土成山、取长补短,入群结社,成群结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是天人感应的具体体现而已。

因此怎么入群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提倡开放、合作、共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理性思考。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呼吁:“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结群之心是人的社会性体现,是为了尽人的责任。结群之道是“心合意同,谋无不成”。绝不是蝇营狗苟、沆瀣一气。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不是对社会大众的要求,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有高度的政治站位、深厚的为民情节,有言简意赅、凝练深刻,对“心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1659631043244608

王景平,山西永济人,1960年9月出生,1982年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至山西省公安厅工作,退休时为公安厅二级巡视员。出版著作有《有备无患》、《让好味再淡点》、《责任-------中美责任观比较》、《责任-----中西责任观比较》。

《中国新闻日报》(2022年08月05日04 版)

责任编辑:李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