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坛巨擘 唱足凄美挽歌——走近纳兰容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05
分享到:

   作者  晓亚

纳兰性德(1655一一I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坛巨擘。

容若是康熙王朝第一权臣,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他18岁中举,22岁已是进士岀身,官至御前一等侍卫。其诗词散赋,皆为善手,弓马骑射,武学超群,且著书立说,通晓经史,藏书万卷,不惜千金……

容若天纵奇才,英年早逝。他的生平事迹,正史鲜有记载,而其诗词文著,却彰显于世。在这些精美的词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才情横溢,血肉丰满的鲜活生命。

《走近纳兰容若》

1685年,康熙24年,

帝都京师已是仲夏时节,

艳动京华的牡丹,

早已凋零。

纳兰明珠相府,

渌水亭旁的池塘里,

一湾碧水随风荡漾,

十亩荷花映日争红。

容若静靠在书案前,

面对这世上,

他最钟爱的景物,

滿怀愁绪,黯然神伤。

几天前,

与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

谈诗论词,开怀畅饮,

一醉三叹,尽兴狂吟。

孰料而今,突发的寒疾,

让他命悬一线,

已是黄泉路近。

几行清澈的泪,夺眶而出,

打湿了案头上的《侧帽集》,《饮水词》……

缺月黯淡,庭廊风起,

烛光摇曳,忽暗忽明。

容若已心枯泪尽,

一代风流,双唇微翕,

诀别了这词、这水、这荷,

这魂牵梦绕的渌水亭。

那一天,

正是纳兰容若亡妻的忌日。

一切似为天数,

让词人去另一个世界,

去续写他的未了之情。

容若之词,名重于当世,

因词而为后人所敬。

其词作,

情真调婉,意臻妙境。

"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

词者:诗余,又称长短句,

源起隋唐,盛极两宋。

此后,

词坛衰微,佳作难寻。

金末,晋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巜山坡羊,潼关怀古》,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能入眼者,寥若晨星。

细算来,又有几阕堪吟!

清初以降,词坛重振,

四杰称雄:

纳兰容若、朱彝尊、顾贞观、陈维崧。

一时间,

词风飚起,佳什成林。

纳兰之作,冠绝同侪,

"哀感顽艳,格高韵远",

是为魁首,立异标新:

初读,

恍若唐后主李煜,御风而过。

品赏,

又觉宋人晏殊,弄奏清音。

体味,

似见柳永,晓风残月,诉说千种风情。

乍阅,

《望海潮、宝珠洞》,

再闻稼轩,慨叹兴亡,

"悲歌未彻",壮怀成空。

纳兰词,

无论寄情咏物,无论怀古登临,

君俯读,直可感受:

真情弥滿,率尔坦诚。

掩卷之余,

如饮浓烈陈酿,

似品沁腑之香茗。

那年,

风摆荷叶,雨洗雕阑。

渌水亭旁,

莲花竞放,清气滿园。

容若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初恋。

一个体弱乖灵,父母双亡,

质若幽兰的表妹,

走进了纳兰明珠相府。

清丽淡雅的容貌,

端庄矜持的品行,

让少年的容若,萌发了对爱的憧憬。

不料,

皇家的一纸诏令,

表妹奉诏选秀,终入宫禁。

为怀念这夭折的情缘,

容若在庭院,

种下了两棵"明开夜合"花树。

三百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

这两棵花树,依旧枝蔓交合,

碧叶成蔭。

容若家境优渥,教育严格,

又得其天资聪慧,勤学奋进,

数年后,

一个文采飞扬,武功上乘的青年才俊,

已是声闻遐迩,名满帝京。

十九岁时,

容若迎娶了两广总督、兵部尚书,

卢兴祖的女儿。

卢氏,生性贤惠,善解人意,

姿容美艳,似岀水芙蓉。

俩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

一对神仙眷侣,琴瑟和鸣,

真是羡煞旁人。

好夫妻相伴不过千日,

天降横祸,爱妻难产。

卢氏撒手人寰,一缕香魂,

驾鹤西行。

突如其来的打击,

让容若猝不及防,心悲神摧。

他痛不欲生,仰面上苍,

泣责天公无眼,

太过无情!

守灵扶柩间,

容若每每黙念,

元稹、陆游、苏东坡,

离别悼亡的绝唱词句。

总是让他感同身受,

痛贯心扉。

那些生离死别的词句,

冥冥之中,一语成谶。

又怎能不让容若,

泪雨如倾。

“曾经蒼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阕阕悼念亡妻的词作,

一曲曲,情真意切,

如诉如泣的哀叹悲鸣,

在容若的笔下,

汇聚成千流湧泻,

万水争奔……

这些用血泪熔铸的文字,

把词人凄美、悲婉的心语,

推上了词坛艺术的高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莫说离情,

但值清宵总泪零"。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清泪尽,纸灰起"。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赢得误他生"。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悔情多"。

爱妻亡故后的日子里,

容若甚至想到了,

遁入空门,落发为僧。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

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如此这般,

字字泣血,句句泪零的词作,

伴随着容若,“十年踪迹十年心",的苦痛煎熬,

把词人的身心,消损殆尽。

情伤未愈,父母催逼,

容若续弦再婚。

宫氏,虽也是名门闺秀,温雅贤淑,

但容若悲思太重,

旧痛弥深。

“鸾胶纵序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在词人心中,

亡妻如仙女萼绿。

宫氏,

不过是续补断弦的胶凝。

此正应了,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难得上天,

还对容若有亏欠悲悯之心。

在词人离世的前一年,

他随康熙帝扈驾江南。

偶然之机,

结识了青楼艺妓沈婉。

婉,虽岀身卑贱,

却琴棋书画,无不通晓,

诗词歌赋,极具才情。

她如莲,

岀污浊而不染,

似梅,

生冰雪终不屈的

气节和风骨,

让金陵古都,十里秦淮,都为之惊叹。

容若的好友,

清代文学巨子顾贞观,

写诗赞曰:

"一片冷香唯有梦,

十分清瘦更无诗"。

在沈婉举手投足,

一颦一笑间,

容若似乎看到了,

昔日爱妻和表妹的,

风姿倩影。

词人爱火重燃,情难自禁。

他携沈婉回到京师,

跪求高堂,泣血陈情。

怎奈相府之地,决容不下青楼女子。

要给沈婉,一个妾的名份,

简直势如登天,

更是大逆不孝,叛道离经。

分手离别吋,

婉,已身怀有孕。

残阳古道,凛冽寒风,

两人执手相对,

无语泪凝。

沈婉,

从此复归江南故里,

茫茫人海中,

再无音讯。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凡至真至诚之情,

必有奇缘。

凡至佳至美之词,

必发于心。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容若重情,

情,

成就了他不朽的词作。

情,

也残害了他善良的心灵。

古往今来,

一个情字,一张情网,

任他,

一世豪杰,千古英雄,

也难挣得脱,撇得清。

大丈夫,困情缘,决非无志。

好男儿,守初心,青史留名。

一阕阕似水柔情的心曲,

替代不了纳兰,

一代骄子的俠骨胸襟。

难怪后世,

风流浪漫的徐志摩说:

"他信手一阕词,

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

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

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容若,

不是温柔乡里的花花公子,

更非脂粉堆中,厮混的好色小人。

他,文才武学,德性品行,

皆为人中翘楚,

无愧一代豪英。

君可曾见:

皇家狩猎,木兰秋狝,

三千铁甲,八旗精兵,

遮天刀剑,蔽日旗旌。

纳兰容若:

盔明耀日,一骑绝尘。

弓鸣霹雳,刀啸西风,

射雕青云,逐鹿莽林,

诛杀虎豹,围获罴熊,

雄姿英发,勇冠三军!

为抵御沙俄入侵,

纳兰奉康熙圣谕,

驰驱万里,巡使梭龙。

黑龙江畔,

茫茫雪原,丛山峻岭,

容若踏冰冒雪,餐风露宿,

探察敌情,不辱使命。

康熙玄烨,重能惜才,

素知容若,文武兼备。

擢其御前一等侍卫,

职授武将三品。

此期间,

正值"千古一帝",

怀抱壮志,宏图大展:

收澎湖,统台湾,海峽惊涛,征帆踏平。

削三藩,灭反叛,威震西南,逆军扫尽。

安北陲,驱沙俄,雄才伟略,世之皆惊……

容若正当盛年,

随驾巡察,

耳濡目染,伟业经历。

他暗发宏誓:

有朝一日,

驰骋疆场,马革裹尸,

建功立业,报效大清。

可叹,

"人生长恨水长東",

纳兰容若而立之年,

横遭凶祸,一病殒命。

此赴泉台别无憾,

只骂蒼天妒才英!

观纳兰容若一生,

岀身相府,高居帝王之侧。

未染纨绔恶习,

亦不贪恋金钱功名。

他胸怀奇志,只惜宏愿未竟。

他勤于笔耕,著述颇丰,

巜通志堂经解》、《渌水亭杂识》,

均能自成一家之言,

得当代后世之好评。

容若,

未被名缰利索羁绊,

却终难敌,

情与爱的利刃霜锋。

聪慧至极难永寿,

情爱近痴必伤心。

这正是,

词人令人扼腕,

难以摆脱的宿命。

七十多年后,

一位旷世奇才曹雪芹,

用“滿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写成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他的祖父曹寅,

曾任康熙御前侍卫,

恰是纳兰容若,

昔日的同僚和挚友。

曹雪芹家道衰败,

落魄帝京。

"十年披阅,五次增删“。

借,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为背景,

喻人写己,尽现人生百态。

抒发了,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忧愤悲情。

乾隆帝读罢《红楼梦》曰:

此书尽写纳兰明珠家事。

弘历之言,虽涉牵强,

但绝非捕风捉影。

《红楼梦》,

一部封建社会的人文百科全书,

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制,

唱足了,

凄美的挽歌。

留下了,

奈人回味的悲音。

君,

或许可以从中窥到,

纳兰容若,

可歌可泣,风流倜傥的,

身形和背影……

庚子年,农历六月初三,于三晋龙城。

作者:张晓亚,山西灵石人。1953年6月岀生。1969年3月参军。1976年起,先后在省卫生系统,中共山西省纪委,省委巡视组工作任职。山西省文联委员。喜诗词,好书法,潜心古玉文化的探研和鉴赏。

张晓亚,山西灵石人。1953年6月出生。1969年3月参军。1976年起,先后在省卫生系统,中共山西省纪委,省委巡视组工作任职。山西省文联委员。喜诗词,好书法,潜心古玉文化的探研和鉴赏。

《中国新闻日报》(2021年11月15日05 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