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咱可以“晒”,但一颗也别浪费哦!丨历史喵话“处暑”

来源:中廉网 发布时间:2024-06-05 02:42:24
分享到:


  几场大雨送来凉意,我们也迎来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

  诶不对啊,好不容易熬过闷热的小暑、大暑,盼来立秋,怎么入秋后又来一“暑”?

  想要揭开这个谜,还得弄清“处”字为何意。《说文解字》云:“处,止也。得几而止。”“几”为古时的矮桌。古人跪坐时,小腿部分向前伸到有“几”的地方为止。所以说,“处”的意思就是“止”。

一遇处暑,“秋老虎”变“乖乖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虽说立秋时已有凉意,但“秋老虎”的威风还在呢。可一到处暑,天气转凉,暑气休止,“秋老虎”也变成了“乖乖虎”,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就要来了!

  这种变化,用一句福州俗语形容最贴切——“处暑一过脸觑厝”。也就是说,处暑一到,在城外避暑的人们就要打道回府,转过头望向自己在城里的家了。

  古人是如何诗意表达这种变化的呢?杜甫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元稹说:“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那什么又是“白藏深”呢?原来,古人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冬为“玄英”,因“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故称秋为“白藏”。如此说来,处暑之时秋凉日深,可不就是“白藏深”了吗?

出发!历史喵带你“出游迎秋”,一起看“巧云”

  “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处暑时节,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字:“凉”。唐代白居易说:“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宋代吕本中说:“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拿什么赞美你,这初秋时令人惬意的新凉?宋代苏泂说:“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宋代赵长卿则直接用一个字概括:“爽”——“天气爽、新秋已觉凉生。”

  正因初秋凉风习习,空气舒爽,天高云淡,秋意渐浓,正是郊游赏景好时节,故而民间流传着“出游迎秋”的习俗。

  此时出游,你将看到:妩媚的秋色在天地间一点点弥漫,天上的云彩也不似夏日那般浓云成块,而是疏散自如,美丽多姿。

  这时的云,古人称为“巧云”。宋代张耒就曾描绘过“秋高孤月静,天末巧云长”的美景,民间亦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处暑时节,何不携好友知己一同出游?登山时,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游水时,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粮食咱可以“晒”,但一颗一粒也不能浪费哦!

  古人云,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时,老鹰感知秋的肃杀而大量捕鸟,并把猎物陈列开,好似进行着一场祭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萧瑟之气。最为特别的正是这处暑第三候:禾乃登。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禾”即黍、稷、稻、粱等作物,“登”则有成熟之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处暑,人们终于迎来五谷丰登的收获时节。

  俗话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动刀镰”……此刻,各地农民忙着收谷子、收水稻、采棉花、采莲蓬……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心里美,岂能不“晒”出来?处暑时节,许多地方有“晒秋”习俗。自家阳台、房前屋后、门前空地,人们忙着晒稻谷、晒花生、晒玉米、晒辣椒、晒灯笼柿……一片五彩斑斓,构成令农家最为骄傲的一幅画卷。

  丰收的粮食,可以放在阳光下晒,也可以拍在朋友圈里晒,只是,一颗一粒都不能浪费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千滴汗,每一颗粮食都凝聚着农人的辛劳,“舌尖上的浪费”不能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

放一盏河灯,思念回荡在秋夜星空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因处暑和中元节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所以处暑也融入了一些中元节的习俗,如“放河灯”。

  按道教的说法,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乃元宵佳节;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中元节、下元节,其节日内涵均与祭祖有关。人们此时将荷花灯置于水中任其漂泛,也是为了寄托对先人的追思。

  关于放河灯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渔猎时代,人们乘船出海,若遇大风大浪或危礁险滩,便用木板编竹做成小船,放入祭品,点上蜡烛,放在水中,向海神祈求能够平平安安。

  处暑还有一个风俗也与“海”有关。此时休渔期即将结束,海中鱼虾贝类也发育成熟,沿海地区的人们将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祝愿他们满载而归。

  原来,处暑时节那份丰收的喜悦,不只出现在田野间,也出现在了大海之上。

吃鸭子喽!一会别忘了送一碗给隔壁喵

  初秋天气渐凉,空气干燥,易产生“秋燥”。这时,生津润燥的美食就被重视养生的人们端上桌来。

  老鸭味甘性凉,正可滋五脏、除秋燥,于是许多地方都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此时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荷叶鸭……老北京有一道处暑百合鸭;在南京,鸭肉做好后还要端一碗送给邻居,这叫“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除了鸭子,生津润燥的美食还有许多,如百合、莲子、银耳、蜂蜜。在一些地方,处暑时人们还煎凉茶、制酸梅汤、吃龙眼配稀饭,与亲友分享着各具特色的美食和佳酿。

“早晚天气凉,怎么还穿这么薄,还不赶紧披上!”

  处暑,处暑,虽说是“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但也毕竟是“一场秋雨一场凉”。

  此时正是天气进入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常常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初秋时节,无论是好友“早晚出门多穿点”的提醒,还是爹妈“夜里睡觉盖好被”的叮咛,亦或是耿直男友“多喝水”等“硬核”关怀,传递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牵挂。

  秋日的风、秋日的雨,让天气变得越来越凉;秋日的美食、亲友的关心,又让人的心中和胃里很暖很暖。这“凉”与“暖”的相遇与相拥,恰是处暑时节最美好的记忆。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责任编辑:李青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