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来源:中廉网 发布时间:2022-01-07
分享到:

07

作者:北京語言大學 張朋朋

一百年前,中國老一代語言學家引進了西方語言學,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認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号。”“文字是語言的符号。”“文字表現(代表)語言。”

為什麼要否定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

一、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二、不否定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能複興的。

一、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

用漢字來證明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并不困難。你看到紙上寫的漢字:“我吃過了,我不吃了。”你知道記錄的是中國哪個地方的語言嗎?肯定不知道。因為漢族講多種方言,但使用一種文字——漢字。漢語是多種方言的總稱,我們怎麼能說“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号”呢?怎麼能說“漢字是漢語的符号”呢?“我”字是陝西話的符号,還是山東話的符号?怎麼能說“漢字表現(代表)漢語”呢?

其實,中國的這種語言文字現象,西方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也看到了,他在其《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指出“漢語各種方言表示同一觀念都可以用相同的書寫符号”“表意字和口說的詞都是觀念的符号。”也就是說,索緒爾發現漢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于是他把文字分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兩類,認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并明确聲明“我們的研究将只限于表音文字。”

1641563028884208.jpg

根據證僞主義,只要發現“一黑天鵝”,就能證明“天鵝是白色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索緒爾的錯誤是當他發現“一黑天鵝”後并沒有否定“天鵝是白色的”,而是采取做出特殊限定以使其理論得以成立,但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采用這樣的研究方法不能得出具有普世價值的理論。索緒爾的錯誤就是對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進行了特殊限定,采取了把漢字排除在外的做法。也就是說,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只限于表音文字,是不包括漢字的,而中國語言學家認為“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号”“漢字是漢語的符号”“漢字表現(代表)漢語”。這是把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套在了漢字頭上,這是“張冠李戴”。也就是說,西方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并沒有提出一個真正“普遍、通用”的文字觀。

我主張,應建立一個真正“普遍、通用”的文字觀。因此,我們不僅要研究中國的語言和文字,而且也要研究世界上的一切語言和文字。我認為,在看到漢字字形不表示語音,而表示意義時,科學的态度是:應該認真研究西方拉丁字母文字的字形到底是不是表示語音的?還應該研究西方拉丁字母文字的字形到底是不是不表示意義?一切語言和文字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

我發現,人發出的表示意義的語音是“語流”,而“語流”是不能切分的。人聽到的最小的“語流”是音節。音素是從音節中分析出來的。“語流”中不存在獨立的音素,而拉丁字母是獨立存在的,字母之間是有間隔的,如:/ma/。可見,字母表示的并不是音素,由拉丁字母拼合的字形表示的,或者說,表現的也不是真正的語音——“語流”。也就是說,拉丁字母文字并不是表音文字。實際上,西方人分析的是無形的語音,創造出的卻是由字母拼合的字形,而拉丁字母文字的字形也是表示意義的,book是拼“形”表“意”,哪有什麼拼音文字?拉丁字母文字并不是非讀出音來才能知道字形表示的意義,而且就是能讀出音來,但不知字形表示的意義,也還是看不懂文章的。西方語言學家沒認識到:“字形”才是文字的本質,世界上一切文字都有字形,都是以“形”示“意”的視覺符号。因此,索緒爾把文字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兩類是錯誤的。

文字都是表意的,那語言和文字之間是什麼關系?

我認為,語言和文字是兩種具有本質區别的符号系統,語言是以“音”示“意”的聽覺符号,文字的本質是字形,字形是以“形”示“意”的視覺符号。聽覺符号沒有“形”,視覺符号沒有“音”。為什麼無形的語言可以寫成有形的文字,無聲的文字可以讀成有聲的語言呢?因為人通過學習文字,兩種符号所表示的意義使語音和字形在人腦中建立了聯系,于是語言和文字通過人腦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見下圖:

1641563079453146.jpg

而“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号”的說法把書寫的文字當成語言了。這種說法的錯誤是把書寫的字形當成語音了,所以西方語言學家就把用文字書寫的文章也叫作語言,叫作“書面語言”或“寫的語言”(Written language),他們把英文叫作英語,把法文叫作法語,只提語言,不提文字,不區分語言和文字,抹殺了聽覺的語言和視覺的文字的本質區别。

其實,英文不是英語,法文也不是法語,一切文字都不是記錄語言的,都是記錄意義的視覺符号。一切語言和文字都在人腦中建立了聯系,都是通過人腦進行相互轉化的。

綜上所述,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文字觀不僅解釋不了中國的語言和文字現象,而且也解釋不了西方的語言和文字現象。

二、不否定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能複興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靠教經典古文傳承的。根據“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号”的文字觀,中國語言學家認為“現代白話文是現代漢語”,“古文是古代漢語”。現代人當然要學現代漢語,怎麼能學古代漢語呢?在中國語言學家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基礎教育由教“經典古文”改教“現代白話文”,從而改變了中國千百年來所形成的教育傳統。

“古代漢語”一發即逝,不能超越時空,但“古文”可超越時空,語言一時傳,文章千古在。古文怎麼是古代漢語呢?其實,漢語不是漢文,漢文是用漢字寫的文章,是古文和現代白話文的總稱。漢語、漢文和漢字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自漢代開始,中國基礎教育是只教孩童識字、讀書,識的是正體字,讀的是記載着儒家思想的《四書》《五經》等經典古文。白話文出現後,中國古人為什麼繼續教經典古文,不教白話文?古人覺得這個傳統沒有必要改。因為白話文不用教,凡是“讀經”的人都具有讀寫“文言”和“白話”兩種能力,可一舉兩得,如魯迅、胡适、陳獨秀等。也就是說,先教經典古文不僅可以傳承中華文化,還可以使人快速獲得全面和高水平的漢文讀寫能力。

古文是先産生的,我國古代先教經典古文的教育傳統是自然形成的,這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幾千年來,中國的教育傳統沒有改變,才使中國文化代代相傳,沒有中斷。

但今天中斷了。在西方語言學的錯誤的文字觀指導下,中國基礎教育多年不把經典古文作為漢文教學的基礎了,中國出現了文化斷層,幾代人成了“文化盲”。文盲會說話,大白話就是文盲能聽懂的話,今天的白話文教學把中國人的認知能力降低到了文盲水平。難道這不可怕嗎?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以及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沒有了文化認同,中華民族還有凝聚力嗎?我們知道,明清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是學經典古文的,孔子的儒家思想被西方傳教士介紹到西方後,成為了歐洲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蒙了歐洲,促進了西方近代的發展,今天卻被我們自己抛棄了,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們想過沒有,抛棄了中國文化,只是經濟和軍事上強大的中國還是真正的中國嗎?

結束語

西方語言學的文字觀是錯誤的,中國語言學家把這一文字觀引進中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基礎教育,使中國出現了文化斷層。目前中國的問題是,一方面,國家提出要複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另一方面,學術界和教育界并沒有反思西方語言學的錯誤的文字觀,而是繼續肯定和教授這一文字觀,這與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相對立的。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因為如果學術界和教育界不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堅持認為“古文是古代漢語”,“白話文是現代漢語”,不認為經典古文是漢文教學的基礎,不讓中華經典進課本、進課堂,不培養教師,不在基礎教育中系統地傳授中華經典,我認為,中華優秀文化是不可能複興的。

责任编辑:李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