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天上看人间——游和顺阳曲山高山草甸

来源:中国新闻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1-09-03
分享到:

阳曲山距和顺县城20公里,位于松烟镇北地脑村。北临清漳河,南接左权,东居晋冀豫三省之要冲,为华北之屏障,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阳曲山凭207国道,榆邢省道,阳涉铁路,交通方便。群山延绵16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至2000米,主峰高2058米。年平均气温6—8c,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属温带大陆型气候。群峰林立,地势险要,植被茂密,灌木丛生,苍松虬螭,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呈屏幛,地显突兀,路九曲而无踪,山环抱而无垠,鸟啼兽鸣,百花妩媚,溪流鸣珮,松涛呼啸,断崖溶洞。此山典故与故事动人,是人文底蕴深厚之地。登顶,和顺县城一览无余,真乃恰似天上看人间!

阳曲高山草甸,既有江南风光的旎丽秀美,又有北方的雄宏豪迈粗旷。腑视清漳河婉若绕山碧螺带,山映蒼翠,水显青黛,好一派江南秀美山河。拾阶登山,山呈屏障,刀劈斧砍,似无登途,转山而行,小道羊肠,大有曲径通幽的宁静。

春深回首细看,山花烂漫,桃红杏白,争俏浪春。山丹火红,点缀其中。出壳石鸡,结队成群。闹春锦鸡,争叫啼鸣。山狍野羊,争雌抵头。微风吹拂,碧草翻浪,草低花冒。姻脂花漫山遍野,帽帽花形同郁金,昂首怒放,把群山装扮的花团锦簇,生机盎然!

入夏至伏,此山更是避暑佳境。游者如织,行者歌于途,疲者息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为晋冀豫三省之游客也。山中农舍,四合宅院,错落有致,游客品特色茶饭,侃天地大山,酒酣开窗醉卧,无蚊虫之扰,恰似赴瑶池琼林之清爽,浑然兜率之成仙;晨起登顶,呼日出于喷云泄雾,入夜送落日于晚霞,观螢飞草丛,繁星满天,听牵牛织女银河私语,望北斗星空,度节气变化,好不愜意!  

至秋,醋溜(学名沙棘)压枝,圪检(学名胡秃子果)摇曳,重皮果婉若红玛瑙,让人垂涎!当地民谣:“重皮圪检油瓶芭,急的涩杜绕街骂”,活脱脱彰显当山野果之丰盛,游人半月不下山绝无饥饿之忧。霜重,丛林尽染,山中“原住民”为貯冬食,开始四处奔忙。机灵的小松鼠穿梭于榛林丛中,松树上下,把成熟的榛子、松籽食满腮囊,撑得鼓鼓囊囊,藏于窝中;高空大雁南飞,地上野猪挖洞,为迎战冬雪,忙碌着,奋斗着……而男女游客,却忙于采摘山桃核,以做核雕、手链之佳品。                      

冬季一場大雪,群山银装素裹,一派茫茫,积冬不化,远眺群山,真是银世界玉乾坤,好一派北国风光!经冻的浆果,除涩降酸,为山羊野鹿,飞雉奔兔提供了越冬充盈的食物,打破了隆冬的寂静,又添一派别样风彩。                      

山之魂在林草,在山涧。将临山顶,老远奶奶峰的蒼松就舒臂迎客,虽无黄山迎客松俏美,但不缺黄山松的八千里风暴,九万个雷霆,压不倒,打不垮的风骨!

石佛洞坐落半山腰中,朱红榜书摩崖石刻“人间仙境”扑面而来,遒劲有力,笔力老道。阳曲石佛洞是北方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形成于5亿寒武纪,纵深两千米,高达70米,面积达4500平方米。洞连洞,洞中洞浑然天成,钟乳石形态各异,在灯光映衬下,仙翁望天、二鬼巡山、飞天仙女、女娲补天、七级浮屠、天门洞开、大象躬身、丛林叠翠、老根虬枝像随心所生,各显其形,让人眼花缭乱!

自然景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人文历史更让人动情倾倒。

“不食周粟”典故,令人肃然起敬。“不食周粟”“成语的故事就发生在古首阳山,今日的阳曲山。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伯夷,齐叔认为臣子不可以下犯上,路拦武王劝说不听,于是在周朝建立后,二人隐居首阳山(阳曲山古称),不食周粟(小米),而采薇(碗豆苗)而食,守节而亡。不管这两个人是否食古不化,但他俩为了一种信念,冻饿而亡,让人肃然起敬!铮铮傲骨让国人引以为豪!

 壮士殉国,感天动地。1943年5月5日,八路军供给部长楊立三,率队带一部电台行进,日军追随电台信号,调派万余兵力,企图合围八路军,行至阳曲山,八路军凭险据守,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三百余人。为掩护部队撤退,排长与5名战士打到弹尽粮绝,纵身跳下悬崖,除一名女战士被灌木架住脱险外,其他5人都壮烈牺牲!他们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不辱国魂,不辱军魂,虽死犹荣,彪炳史册,感天动地!

阳曲山壁立千仞,直插云端,腾云驾雾,山魂壮美。游此山,真乃恰似天上看人间,美哉!(通讯员  巩乃彦)

《 中国新闻日报》( 2021年09月03日   第 03 版)

责任编辑:李青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