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蓄意抹黑攻击中国 谎言制造者BBC

来源:中纪委监委网 发布时间:2021-02-06
分享到:

多次发表不公正、不客观、不负责任的报道 蓄意抹黑攻击中国
谎言制造者BBC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 吴晶 韩亚栋

  去年12月14日,BBC官方YouTube频道发布了一条关于中国新疆“强迫劳动”的视频新闻。1月10日,《中国日报》发布视频批驳BBC发布的这则新闻视频,他们拿着BBC的视频实地探访新疆,发现竟然没有一处符合事实。在BBC所谓使用“强迫劳动”的工厂,工人们没有丝毫“强迫劳动”迹象。在问及“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一名叫做海南木·阿不拉的工人对《中国日报》记者说:“我们自己来,自己干活,想干。我的老公病了,我的婆婆也病了。所以我挣钱,多多挣钱,在这里好好上班。”(视频截图)

  “我们已经多次就英国广播公司在涉疆问题上发表不公正、不客观、不负责任的报道阐明中方立场。我们希望有关方面明辨是非,不要被假消息和带有偏见的报道所蒙蔽和误导,客观理性地看待有关问题。”2月5日,针对英国广播公司BBC又在涉疆问题上发表不负责任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道。

  这已经是外交部连续3天就BBC虚假新闻报道事件作出回应。2月4日,汪文斌就涉疆不实报道作出回应称,近一段时期我们看到了太多针对新疆、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和抹黑之辞。在这些虚假信息的背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BBC;2月3日,汪文斌对BBC关于新疆“再教育营”中存在针对妇女的系统性性侵与虐待的报道进行了驳斥,称希望有关媒体能够正视事实,停止在涉疆问题上毫无依据地抹黑诋毁中国。

  老牌新闻机构BBC为何频频制造谎言?部分西方媒体制造传播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假新闻目的何在?面对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我们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回击?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蓄意抹黑攻击中国,BBC频繁捏造假新闻

  中国新疆是个好地方。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安宁,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传承昌盛,民族团结和谐,宗教信仰自由,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BBC却罔顾事实,带着意识形态的偏见,肆意编造一系列涉疆假新闻。2020年7月17日,BBC“新闻之夜”栏目采访了一名名叫早木热·达吾提的维吾尔族女子,此人爆料所谓其在新疆教培中心“被强制绝育”等虚假信息。而事实上,该名女子根本就未在教培中心学习过,爆出的其他信息也被其亲属用事实证伪。

  同年10月,BBC的报道又以“中国被玷污的棉花”为题,引用反华学者的所谓“研究”,称“中国正迫使数十万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群在新疆地区广阔的棉田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事实是新疆的棉花生产早已实现高度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根本用不到大量的“拾花工”。

  “BBC等在新疆报道上的表现已经不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媒体机构,它们更像是对华舆论战的堡垒,受控于西方情报机构。”《环球时报》发表的社评认为。

  今年以来,除了在涉疆问题上继续发布虚假报道外,BBC还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上多次播出毫无事实依据的假新闻。在近期播出的涉新冠疫情的新闻视频中,BBC将疫情与政治挂钩,移花接木,甚至将一段反恐演习的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新闻播出。不止如此,其还重新翻炒疫情“隐瞒论”“源头论”“责任论”,先入为主地渲染武汉是新冠疫情的“原点”“是新冠全球大流行开始的地方”,等等。

  讽刺的是,就在BBC渲染武汉是新冠疫情的“原点”等虚假信息时,中国政府正大力支持和协助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在武汉等地实地考察,同时国际媒体有越来越多关于病毒和疫情2019年下半年就已在世界多地多点出现的报道。“部分西方媒体重新翻炒疫情‘隐瞒论’‘源头论’‘责任论’,炮制明显的假新闻,是将疫情与政治挂钩,是对其自诩专业与客观的反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任孟山告诉记者。

  一方面标榜所谓新闻自由,一方面对CGTN在英落地传播横加阻挠

  就在中方揭露BBC虚假谎言的同时,英国通讯管理局(Ofcom)2月4日发表声明称,已吊销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英国的落地许可。

  Ofcom的声明列出了一大堆吊销CGTN许可的理由。声明称,根据此前的调查,该许可由Star China Media Ltd不当持有,而后者对CGTN频道的输出内容“不承担编辑责任”,因此“不符合控制许可服务的法律要求”。在CGTN申请将许可转让给控制该频道的实体——中国环球电视网络公司(CGTNC)后,也遭到英方拒绝。Ofcom解释其原因称,“我们认为CGTNC最终控制权由中国共产党掌握,这是英国广播法规所不能允许的。”

  CGTN随后发表声明,对Ofcom的最终裁决表示遗憾并坚决反对。声明称:2020年初,在一些极右翼组织和反华势力的操纵下,Ofcom突然对CGTN英语新闻频道在英国落地许可发起调查。本着积极配合的态度,我们向Ofcom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并提出落地许可转持建议,积极寻求妥善解决。但Ofcom无视CGTN英语新闻频道的国际媒体专业声誉及在英落地播出18年的良好纪录,竟以我媒体机构存在“政治属性”为由,作出拒绝许可转持,并吊销许可的裁决。

  “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和政治打压。”汪文斌回应时指出,英方一方面标榜新闻自由,另一方面却不顾事实,对CGTN在英落地传播进行干扰,横加阻挠。

  部分西方媒体自以为“先天优越”,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看中国

  BBC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虚假报道以及部分西方势力对中方媒体的无端打压,是一些西方势力自带优越感、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一贯表现。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400米混合泳的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之后,西方媒体却在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叶诗文好成绩的质疑。其潜台词是“如果不弄虚作假,中国人怎么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西方媒体的傲慢不只存在于体育领域。近年来,每当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新进展,一些西方记者杜撰的所谓中国间谍偷技术、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获得发展等假消息和伪命题也纷纷出笼。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部分西方媒体把这种偏见发挥到了极致,借该病毒名称、来源等人为制造出了各种版本的虚假信息乃至谣言,借病毒之名进行国际影响恶劣的涉华污名化传播。

  2020年5月,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和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不仅轮番歪曲事实,疯狂造谣说新冠病毒来自武汉病毒所,更宣称他们拿到了西方“五眼”情报联盟的资料可以证明病毒是武汉病毒所制造的;《纽约时报》在近期报道中曾暗示中国“宣传疫情处置能力高于美国”,又在头版通过照片渲染中国香港疫情的恐怖程度。除此之外,在关于中国疫情的报道和评论文章中不少都带有意识形态偏见,“角度刁钻”地批评了中国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的角色。

  “如果他们总是带着‘剧本’到世界各地拍‘新闻’,那么只要能达到‘剧本’设定的效果,用一些‘特殊手段’又怎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佳明在谈及BBC式报道时评论说。

  一向标榜客观公正、自诩“视事实为生命”的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屡屡出现偏差甚至谬误,与其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有关。任孟山分析,西方善于把事物两分,例如“法治与人治”“民主与专制”“自由与不自由”等。两分法说到底就是把世界简单分成“黑”与“白”两种,好像除了这两种颜色,世界上就没有其他颜色了。这种简单的思维使得西方自己为理解其他社会设置了无限的意识形态上的障碍。

  知名英国作家马丁·雅克,这样分析西方媒体傲慢的根源:“由于欧洲和美国先后主导了过去的两个世纪,我们形成西方中心论心态:西方是全部智慧的源泉。现代化成功的唯一模式就是西化”。

  “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国家对过去只能被动挨打的中国如今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有很强的不适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峥分析,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生活水平、政治制度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由此也就产生了“西方至上”的傲慢与偏见。相应地,西方媒体长期不厌其烦地宣传西方意识形态,用西方标准评判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用新闻报道输出西方价值观。而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摆脱了穷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时,他们非但不能与时俱进,反而顽固地坚持已经过时的观念,这就形成了顽固的政治偏见。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抛开偏见才能读懂中国

  近代中国是在屈辱中被动地打开国门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大多是灰暗、落后乃至愚昧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许多实地到中国的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无论是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进步幅度,还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常常与从西方媒体上获得的印象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不少西方媒体有意无意让自己的认知水平落后于中国的发展速度,使得国际舆论中出现“两个中国”的反差:一个是客观真实的中国,另一个则是国际上部分戴着“有色眼镜”人士眼中的中国。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自己。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严格防控措施,把疫情主要控制在了武汉。然而,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为转移国内抗疫不力,甩锅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

  任孟山分析,媒体之间共享信息越多,各国就可以越快为疫情防控作出充分准备、制定有效对策,从而更好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西方一些媒体在报道疫情时偏离事实,传播充满政治偏见的谎言,影响了民众的知情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策制定者和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轻视和误判。就连最基本最要害的要不要戴口罩的问题,不同媒体的观点竟然相左,令普通民众无所适从,影响了抗疫成效。

  加拿大政治理论家贝淡宁注意到,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更大程度地打开大门向世界开放——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每年有超过1.3亿人次出国旅游,美国100多万的外国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全球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经济增长故事。“不同政治制度各有利弊,大家可以相互学习、求同存异。不能仅仅因为中国不通过西式选举民主产生领导层,就认为其是‘邪恶的’。用意识形态划线、以‘民主’VS‘专制’包装论辩,对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无益。”贝淡宁说。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有关注也有猜疑,有误读也有误导。事实上,西方受众更加需要一种对中国发展变化的全新解读,以更为多元的信息形成对当代中国的真实判断。只有抛开偏见才能读懂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事情中国人最有发言权

  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中国道路成为西方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曲解和贬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也不绝于耳,这些言论充斥着强烈的西方意识形态偏见。在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中西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之争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当前,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在国际传播中,还存在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说了也传不开的状况经常出现。

  “中国的事情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自己的讲述让世界认识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王义桅说。

  “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传播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对外传播实践中,要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对外传播中形成“最大公约数”,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将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体现费孝通先生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王义桅说。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体系是立体的,在新的传播条件和传播格局下,信息流动已经无法被人为阻隔。“这不仅让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成为可能,也让受众了解一个多元世界的愿望变成现实。”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洪忠认为,我们要用好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动态地向海外民众进行信息传播,讲好我们的故事,传递我们的声音,介绍我们的实情。另外,要发挥海外友人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以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做法,讲述真实的中国。信息流通有助于海内外民众的互相了解和认可。

责任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