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意到环中 神游象外——试析沈威先生的绘画艺术

来源:中廉网 发布时间:2023-01-31
分享到:

沈威,号无休书屋斋主,军旅画家。从事中国绘画创作二十余年,曾师从刘大为、刘天呈、袁武等老师,后又受教于吴悦石、刘怀山、衲子诸先生,转益多师,受益匪浅。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军内外展览,获奖无数;其山水清奇冷艳、气象萧疏,元气流行、意力张驰,生拙而不霸悍、雅静而有大气,纯用疏散隽逸之笔,极空旷悠远之致;而沈威先生的大写意花鸟更是笔情恣纵、苍劲圆润,其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恣意挥洒,百态横生,古朴稚拙,追求“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的艺术境界。

一、“神出古异,淡不可收”的山水意象

笔墨作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是中国画灵魂的重要载体;绘画大师潘天寿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因此,笔墨是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除了塑造形象之外,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传达画家的心声。正如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所言:“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而沈威先生山水画最突出的笔墨特点就是“简括”与“雄豪”,这也正是沈威先生高洁人格性情的自然再现。

其一, 清人程正揆尝谓:“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 而沈威先生的山水画就敢于删尽繁缛,独留精瑰,返璞归真。画中形象简洁,笔墨凝练,用最少的笔墨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物象多采用花鸟画写意技法,一挥而就,从不刻意雕琢,以寥寥数笔表现复杂的内涵,无论山石、树木、亭台、人物,皆一气呵成,从而以有限的笔墨寄托着无限的情思,用简练的形象表达出深沉博大的意境。

其二,沈威先生本来就是军人出身,军旅生涯长达三十余年,其内心充满着豪情壮志,激荡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这是促使其笔墨雄豪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其山水作品具有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奔流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用笔果断,气概非凡,豪迈有力。这种作画方法最易抒发其胸中块垒,寄托其豪情壮志。尤其是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纵横相向,厚重而不失灵气,斜扫出的雨丝;笔迹纵横飞舞,墨雨淋漓酣畅,苍苍茫茫,恢恢蒙蒙,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二、情生雅墨而又奇崛凝重的大写意花鸟

沈威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注重“以形传神”,能于法中求变,苍中求润,“不似之似似之”,活泼率性,浑朴天真。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突破僵化的摹仿,精思妙构,布局奇绝。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清新、神韵浓郁,形成了凝炼超逸、苍秀典雅的艺术风格。

5

首先,在中国艺术中,“笔法”是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共同标识,是两者之间的纽带;沈威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他充分运用自己深厚的书法底蕴,通过笔法与线条的变幻,把一切绘画加以简化,形成了一种近乎抽象的笔墨形式,突破了物象表面的华丽,表现其固有的灵性、情趣、风貌和审美价值。

其次,虚实相生,神韵自足。古人画诀有“实处易,虚处难”六字,高明的画家不仅善于从实形即象内抒发意境,更善于从虚处即象外抒写意境 ——即象外之象,也就是“空白”、“虚处”的意象。空白、虚处并非无象,运用得好,就能起到以少胜多、小中见大、意味无穷的效果,正如潘天寿所言:“实,画材也,须实而不闷,方见空灵。虚,空白也,须虚中有物,才不空洞。即是实者虚也,虚者实之之谓也”,又言“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而沈威先生作为一位有思想的画家,不仅懂得在象内呈现出他强烈的个体意识,在象外——虚处的处理上也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在虚处用尽心思,于无笔墨处而见笔墨,简而不陋,疏而不散。

沈威先生近十余年来潜心读书养气,研读画史画论,夜以继日地沉浸于笔墨营造的艺术世界中,诚如石涛所言:“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相信假以时日,沈威先生这种立定根基、心无旁骛、一心向艺的执着精神,必然会使其在中国画的探索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钟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