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书画艺术本源 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来源:中国廉政报 发布时间:2022-06-24
分享到:

守望书画艺术本源 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记“中国当代知名书画家”任志广

本报记者 杨万福 牛英杰

初夏时节,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山西省最南端黄河东岸的永济市,探访素有“中国知名书画艺术家”、“中国实力派书画艺术家”、“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艺术大师”等诸多光荣称号的任志广先生。

风沙铸就的坚毅品质

初见任志广,黄河汉子朴实、敦厚、坚毅的品性,令记者一下子想起了“血战中条山”。

1939年,为阻击日军沿中条山区进犯,中国军队在中条山与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血战。这一年,任广志出生在中条山脚下永济县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代的任广志,常听大人们讲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说起日本侵略军刺杀当地老百姓的血腥屠行,萌生了从军卫国的信念和志向。

1958年10月,19岁的任志广高中毕业,便果断应征飞行员进到空军12航校。忠诚可靠,敦厚可信,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任志广被升任航空理论教员,并荣立三等功。

1965年,任志广转业到内蒙包头市国防工业447厂任车间指导员,1971年支援“三线”调到5447厂,先后任工厂团委书记、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工厂总经济师,荣立二等功一次。

1994年,任志广光荣退休了。他想念生他养他的中条山,忘不了黄河岸边的风沙,他回到了家乡。在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引下,在当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努力下,中条山早已近处花果满山,远处葱葱茏茏,变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打卡地,变成了当地农民发财致富的金银山。抬眼可见的黄河大坝内,早已被一眼望不到边的苹果树、柿子树、核桃树、梨树、桃树、葡萄树覆盖殆尽,置身其中,吸不尽的果香气,品不够水果甜,进一步增强了任志广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他选择了学习书画之路,决心用书画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服务人民。

38年过去了。任志广成功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国学院名誉校长,终身高级院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艺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华夏京都书画艺术研究院特级书画师、东坡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名誉校长。作品曾获中国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优秀奖,“东方之光”诗书画大赛铜奖,山西省书画研究会国防工办书画大赛一等奖,“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金奖、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金奖等。被授予“中国知名书画艺术家”、“中国实力派书画艺术家”、“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艺术大师”等光荣称号,作品选入和文化相约、大师同行的“唐诗三百首”国韵经典、“中国名家书画教材教程”、中国当代艺术大家作品集《一带一路一书一画》,及其他多种书画杂志书籍,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诸多单位收藏。

任志广先生集绘画、书法为一身,是中国国画大师、书法家:他传统文化功底深厚、艺术见解立论独到,更是学者和艺术理论家。因此对于任志广先生而言,用什么头衔来概括他似乎都不是那么准确。因为他始终从事创作实践,所以避免了“望气派”的粗疏肤浅,能够深入到古今各家的笔性中去求索,进而洞察风格的形成与变化,知其然而穷其所以然,由是事半功倍,眼力遵增。

宁静致远的书法之美

任志广先生的书法继承传统经典,取法乎上,使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任志广的书法是有脉络相承的,他的字行中见碑,碑中见行,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他长期苦行修习书法艺术,取法二王,形成了典雅清新、婉约遒丽、平和稳健的艺术风格。他学书路子正、取法高、悟性好。每观其书法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宁静,平添一份享受,仿佛秋水苍葭处,望伊人而宛在平林远岫时,托逸兴而悠然,呈现一派风华自在之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点评任志广的书法:他的作品给观者的感觉是古风弥漫,金石味甚重,任志广同志有书画艺术的天禀,更有坚毅的进取精神,诗书画皆能,草、隶、纂书体皆通,几十年修习磨练再到创作艺术需要一定的古文字学知识积累。经过多年磨练苦行修习,自成一格功夫不深不行,修养不高更不行。对于书法艺术创作来说,更需要深入挖掘和继承传统精粹,赋予时代内涵,出古入新。任志广书法其用笔姿矫纵横,结体自然而有法度:清逸潇洒大气,看似随意实则严谨的框架,如横扫千军般豪迈、磅礴的气势,这便是面对任志广先生的作品的感受。也说明任老师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文化素养,任志广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学古做到变古,在传统的书法面目中注入当下的时代气息,既苍茫而有古意,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当代面貌,神情气息令人叹息,用笔潇洒自如,章法隐于其中,而胸臆涌流笔端。细观笔意,字间上下呼应,左右气韵贯通,可称为妙篇巧构,美不胜收。实为当今书坛之奇才。

在书法的追求上,任志广先生一直追求着“笔意为先”的原则,他一直在走着抒情写意的路子,几十年走来的岁月,书法始终伴随着他,他以书法自娱,在书法里,工作的压力、情感的积淀得到释放和化解,他不仅从古代名帖中体悟笔法,而且还善于从自然生活中,体悟用笔的纵敛,拓展笔意的丰富内涵。其创作中多见轻重交替,起伏跌宕,酣畅商踌,挥洒自如,恣态横生,实属大胆之举。他的作品均是遣兴抒怀之作,是一种酣畅写意的书写。他的悲喜情绪,学养情操,一寓于此。

源于自然的国画之味

欣赏任志广先生的国画,仿佛一股来自大自然的花香味扑面而来。

多年来,他创作了数不清的国花经典佳作,《富贵和样》、《梅花》等优秀画幅,高雅品味让人流连忘返。他走遍了祖国各地,遍览历史名家作品,鉴别学习前人遗留书画数以万计,为古代书法画作艺术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任志广先生

任志广先生擅长国花,特别是花之王牡丹的创作,即得牡丹高贵端庄、又赋予任志广老师的人生感悟。老师常讲“人的一生需自强、自立、自信、自律”,任志广老师不仅对人生追求一种严以律己、超凡脱俗的人生观,对学术研究更是能成为我辈众人之楷模。先生时刻不敢忘怀自己的座右铭:“学无止境、认真探求、乐观向上、不懈努力。”

任志广先生书画艺术成就获得赞誉绝非偶然,在他心中有一颗“福至心灵”的种子,它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自然滋养、孕育,结出累累硕果。

“一花独秀傲寒骨,万紫美景心中埋。”对梅花,任志广呕心沥血,痴心不改。当问及他画梅的师承借鉴和创作要领时,他毫不保守,慨然言道:“我看梅花作品,古代的最欣赏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和明代的朱鹭,对王冕的梅花最为崇拜,近代喜欢董寿平和关山月的梅花。对历代宗师画梅都做过研究,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我力图追求一种大气磅礴的写意泼墨,同时也总潜心刻意工笔求真,以求神形并俏。梅既然有铁骨精神,在画梅之时,首先要考虑到铁字和傲字。笔到如斧墨落似锤的分量,苍劲和老辣的笔锋也应到位。这就是说,要画出骨气、铁气、傲气、霸气和显出不畏艰险顶天立地的雪魂英姿。一幅梅作,一旦失去铁骨神韵和顽强的品格气魄,就失去了梅花的品格,自然就不是一幅好作品。”

“书虽小技,可达乎道”,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是一切艺术家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相信随着功力的日益加深,技巧的更加成熟,境界与气质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任志广先生定能不断推陈创新,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艺无止境,时代在发展,艺术在发展,我们期待任志广先生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从任志广先生的画中可以看出,他总是情钟大自然,用一颗沉静的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生命。他的画是才情的宣泄,是真意的流露,不做作,不呆板,不雕琢,不扭捏,不刻意。放情挥洒,一任自然。画成,充实的、自由的生命,便在笔墨之中吐露光辉。任志广先生的画,有一种欣欣向荣、空灵高雅的气息。洒脱、自然、宁静,但又不失结构井然、不失结构有序、不失结构结实。他用情感的笔墨把自然界蓬勃的气息浩浩荡荡地贯入欣赏者心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深信才华横溢的任志广先生一定会不负翰墨,不负传统,不负师长,不负友人,一定会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人生和艺术的巅峰。坚信任志广先生在实现新世纪中国梦中,继续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艺术创新的先进性,在把握文化思潮主流方向过程中,焕发出光辉璀璨的一笔。

《中国廉政报》(2022年06月24日04 版)

责任编辑:李青英